![](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feuille1974/1379943789-2585479364.jpg)
10月20日
這天的重頭戲是前往位在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寺。「桑耶」的藏語本意為不可思議,用以讚揚佛法。八世紀中期年幼的吐蕃王赤松德贊即位,當時藏地的傳統宗教苯教盛行,佛教勢微,由於赤松德贊篤信佛教,他成年親政後,遣使到今天的巴基斯坦地區迎請蓮花生大師進藏傳經。蓮花生入藏後便在雅魯藏布江北岸建了桑耶寺。建寺後赤松德贊宣佈佛教為吐蕃上下一律尊信佛教,並從中國、印度和于闐等地邀請僧人住寺傳經、譯經,鼓勵貴族弟子到出家桑耶寺修行,確立了桑耶寺的崇高地位。
桑耶寺雖然不是西藏最早的佛寺(比昌珠寺、大昭寺、小昭寺都晚),卻因為蓮花生傳的是佛教的金剛乘密法,與中國的大乘佛教及東南亞的上座部乘(南傳佛教)修習佛法方式有所不同,成了藏傳佛教的第一寺,而且桑耶寺是西藏首次有藏人出家的佛寺,也是成就佛法僧三寶的第一寺。蓮花生也因為在藏地傳法的成就被奉後人為寧瑪派(因僧帽為紅色,又稱紅教)的始祖。唐卡上的蓮花生留著印度現在仍然流行的八字鬍,歪著頭並帶著親切笑容,非常好認。
由於從澤當開往桑耶寺的巴士一天只有來回各一班,所以起了個大早去趕車,不過我們到了車站看到有前往桑耶渡口的車班,想起旅遊書上介紹那裡有渡江的羊皮筏,便臨時改變主意由水路前往。渡口位於澤當通往拉薩的公路上,車班很多。不料到了渡口,沒看到半點羊皮筏的影子,渡船的船伕一點也沒有開船的意思。船伕是個年輕小伙子,原本以為他在等人多時才要開船,一個多小時過去了,船上終於也坐滿人,他卻悠哉地吃著泡麵,完全不介意全船的人都在痴痴地看著他,搞到後來才知道他的船沒油了,等到油加滿準備開船,我們已經枯等二個小時,坐渡船的興致盡失。渡船在枯水期的雅魯藏布江邊躲沙洲邊行駛時,船伕居然睡著了,船上另一位大叔緊急接手,一個小時後才抵達對岸的渡口,等到再坐半小時的接駁車搖搖擺擺到桑耶寺,已經是中午了。起了一大早,卻給這樣漫不經心的人耗掉許多寶貴時間(如果搭巴士,路雖然顛簸,但早上十點半就到了,也比較節省交通費),一把無名火自心中慢慢燒起,只是想到出來玩的目的不是來生氣的,忍一忍就算了。
大體而言,桑耶寺是一座格局方正的小佛城,據說也是遵照壇城的概念建成:大殿代表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大殿四個角落有白黑綠紅四座畫上眼飾的佛塔,代表四大天王,環繞寺廟的圍牆,則象徵世界外圍的鐵圍山。參觀大殿門票四十元,正好佛堂內喇嘛們在進行誦禱,氣氛莊嚴,幸運地見識了一場真正的藏密法會,此外內院的轉經筒迴廊與壁畫牆也與其他佛寺的設計不同。只可惜回澤當唯一的車班下午一點半開,參觀的時間被壓縮到非常緊,沒法細看。對於那些計畫去桑耶寺的人,我的建議是也許在寺區住上一晚,或是從澤當搭早班巴士前往,回程再視情況決定坐船或搭車,才不枉千辛萬難走這一趟。
一點半準時上車的只有我們四個人,開車的師傅懶懶的,壓了幾聲喇叭希望引起注意,不過沒有效果。師傅的老家在重慶,由於車上沒別人,不一會和小晏點了煙聊起天來(香煙的確是很好的男人社交工具),聊的話題就是「女人」,感覺師傅是個家管嚴,說著重慶女人強悍的辣椒個性,男人在家裡多沒尊嚴與地位,很想把重慶的女人全送到日本進修…,話閘子一開過了二點才開車。雅魯藏布江南北兩岸的景觀差異極大,北岸飛沙走石,沙丘連綿,羊群在石縫間啃著剩下的草莖,南岸楊柳依依,黃的綠的交織成油畫般的秋意,一水之隔二個世界,過度放牧與計畫造林的結果,明顯易見。
回到澤當後又是下午過一半的情形,大夥找了家川菜館填填餓壞的肚子,我的腸胃炎剛好,大夥也就很體貼地專點些不辣的菜。西藏的川菜館之多,在城鎮鬧區二、三步便有一家,是超乎我原本想像的,而在拉薩,隨處可聽見四川話,公交車上大嗓門的售票員清一色是四川姑娘,可見得西藏解放後,有多少四川人離鄉背景到高原上來討生活。中國政府為了加強對邊疆的控制,除了鼓勵移民並大量駐軍雙管齊下以增加當地漢人比例,也要求比較富庶的內地省份認領西藏各地的公共建設(在當地稱為對口援建),近年來西藏都市的現代化速度相當快,濃濃的藏味逐漸被沖淡走味,如果流亡海外的達賴十四世有生之年能重返西藏,肯定會大大驚訝於西藏的改變。
飯後原訂去昌珠寺看看,它其實是間路邊不起眼的小廟,因為是西藏最早建成的佛寺,還藏有文成公主親手縫製的珍珠唐卡,名氣不小。只是門票也是七十元高價位(網路上查到去年的門票是三十五元,漲得太誇張),由於雍布拉康的記憶猶新,當下決定不入內參觀。昌珠寺附近正好有個社區,小晏用拍照可以馬上看的行銷策略,獲得不少藏人及小朋友同意入鏡。我們還因此看了傳統藏式房舍的建屋過程,只是拍照時工頭不太專心,邊工作邊看鏡頭。數位相機在西藏仍是專屬於觀光客的時髦玩意兒,多數藏人沒碰過這種不用沖洗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相機,「馬上看」多半會奏效,要不然拍照得小心被索取小費(這是西方觀光客愛亂給錢的後果,卻由所有來西藏旅行的人共同承擔)。至於藏王墓,沒有多餘的時間過去,留作以後再來的理由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