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2024.06.13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白萊果廣場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小王子與聖修伯里雕像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小王子專賣店櫥窗

由於不趕行程而且夏令白天很長,在里昂的第一天就直接略過早餐從午餐開始,由Simon充當地陪帶去市中心的白萊果廣場(Place Bellecour)。用餐前的首要任務是去朝聖一尊銅像,不是廣場中央的路易十四,而是廣場東南側的小王子。小王子這本小說發行量超過2億本,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故事主角是一個金髮小男孩,在故鄉B612星球養了一朵驕傲的紅玫瑰、在地球認識了一隻想被他馴服的狐狸,周邊商機歷久不衰。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是里昂人,也因此里昂的國際機場以他命名,這裡有小王子與聖修伯里的雕像(雖然有點難找),在里昂老街也有小王子專賣店。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富維耶聖母院

午餐當然又是打開話匣子的時間,吃飽看了一下時間,下午三點了,觀光行程終於要開始,Simon推薦去富維耶聖母院(Basilique Notre-Dame de Fourvière)拜拜。富維耶是里昂西邊的小山丘,高度和巴黎的蒙馬特差不多,從老街搭接駁的纜索列車上山,一出站就是山頂的聖母院,這座教堂展望極佳,在當地的地位有如台灣各地大廟,據說側殿供奉的黑面聖母(Simon說是里昂的黑面媽)相當靈驗,來里昂的台灣留學生都會到此參拜。我一邊聽盡職的地陪說著各種黑面馬小姐的鄉野傳說,一邊點上蠟燭祝禱旅途平安、工作順利,Simon隔天就要去義大利演出,也要平安遂心。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黑面聖母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運動聖母

聖母院的正殿向來都崇敬著十字架上的基督,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叫做天主堂還算合理,明明聖母都被置於角落卻叫聖母院,這就是我這個把瑪麗亞當成林默娘拜的異教徒很難理解的地方。不過我很能理解媽祖可以有很多分身、分靈,所以當我在富維耶聖母院的地下室看到世界各地的聖母瑪麗亞特展時,我一點都不覺得長相服飾各異的馬小姐齊聚一堂有什麼違和。因應巴黎奧運,展室一隅還有尊運動聖母專門保佑運動員比賽順利,聖母分工之細也是因應信徒需求之廣的務實作法。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高盧羅馬劇場

除了聖母院之外,富維耶山的南面有個建於西元前十五年的高盧羅馬劇場(Théâtre Gallo Romain),與里昂老街併列世界文化遺產。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半圓形的羅馬劇場,不過里昂有很多音樂季表演會直接使用這個場地,所以它是一座活的羅馬劇場,同時也是里昂高盧羅馬博物館的一部分,可惜我們抵達的時間太晚,博物館打烊了,劇場也因為即將舉行音樂季活動而暫停開放參觀。然而自助旅行本就是隨性所至、隨遇而安最好,省下的時間在溫暖的陽光下信步下山,再來一球冰淇淋依然是美好的註腳。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里昂人壁畫

除了美食,里昂也以大型的濕壁畫聞名於世,從老街回到索恩河左岸,就有二幅有名的壁畫,一幅是「城市圖書館」,另一幅是「里昂人」。里昂人壁畫被列為觀光客必去景點,我們自然要去走一趟,這幅壁畫上面真人比例畫了三十位里昂在地名人,分別站在四層樓的各層陽台上看著往來人群,我見識短淺,只認識三樓的聖修伯里和小王子、二樓的電影發明人盧米埃兄弟(frères Lumière)、一樓的美食教皇保羅博庫斯(Paul Bocuse)。城市彩繪在許多大城市都看得到,但把在地名人都召集起來同框,而且要很大面積的背景以假亂真,確實不失為一個國際級的城市觀光賣點。

花都與阿爾卑斯(七)
紅十字區的夜景

在里昂半島地區的北邊是一塊叫紅十字區(Croix Rousse)的高地,過去曾經是紡織工業區,目前轉型為里昂年輕人的集散地,山坡上文青店、餐廳、酒吧林立,而Simon家就在山腳下。這天晚上我們就在紅十字區的餐廳用餐、居高看山下的萬家燈火,我大概也把和Simon好幾年份的談話額度都用得差不多。歐洲各國國境相連,交通方便又沒有邊界管制,問起Simon是否常有機會到法國以外的國家看看,得到的答案居然是除了接到外國商演去過義大利和西班牙外,幾乎都是待在法國的里昂和土城(土魯斯Toulouse),不然就是回台灣,出國的頻率真的不是我認為的理所當然。不過我們以為浪漫的國度,生活消費高、稅金房屋整修開銷也大,賺錢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真的住下了,似乎是換個地方困住自己,羨慕的火花可以點亮,但不持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uille1974 的頭像
    feuille1974

    山行者的筆記本

    feuille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