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 馬南(3540m)→迪里措湖基地營(4150m)
一般來說,A/C的步道多是一公尺以上寬度的康莊大道,走起來不會有什麼危險,只有走在通往迪里措湖的窄小步道上,才會有在台灣走百岳A、B級路線的感覺。迪里措湖的登山步道主要是從馬南順著康薩溪河谷左岸修築,在抵達最小村子康薩(Khangsar)前,還有區分步道和車道,離開康薩後就只剩步道,再高也沒有常年住人的地方。往上突破海拔四千公尺,會路過星辰寺(Tare Gomba)及神聖牧場(Shree Kharka),接著有一段困難地形,一座像大霸尖山(以下簡稱為馬南大霸)一樣的大裸岩就卡在正前方,需要橫渡馬南大霸下方的碎石坡,才會抵達迪里措湖基地營(Tilicho Lake Base Camp),從基地營再之字形大陡上八百公尺,就會到達仙境藍湖迪里措。
▲康薩
▲迪里措峰
▲馬南大霸
▲霸南的碎石坡
由於上午山區的雲多,積雪的山頭都是若隱若現,唯一清晰可見的地標就是馬南大霸(可惜不夠高沒積雪,在地圖上甚至找不到名字)。大霸前方的神聖牧場其實只是山腰上小小的平地,只有旅店沒有牲口,我們中午就在神聖牧場休息用餐做最後行李確認。從神聖牧場通往迪里措基地營本來有上下二條步道,下步道直切大霸南方下超過四十五度的碎石坡,上步道高繞到接近霸基南端再下切,不過目前上步道已崩塌不給走,下步道在路面結冰或大雨滂沱時都不適合通過,全年只有九月到十二月左右適合行走,所以想要迪里措一親芳澤,天時地利都很重要。遠遠望去霸南的碎石坡相當平整,山徑的路基就長在光亮的坡面上,曝露感頗高,但比起台灣一些著名的崩壁橫渡,下步道的碎石坡踩點及抓點都清楚,稍加留意倒也不難通過。然而為了確保挑夫的安全,我們在出發前已重新打包,把一半的行李寄放在神聖牧場的旅店以便把挑夫的負重減到十五公斤左右。
▲各種龍膽,只查到最下方為西藏龍膽(Gentiana tibetica)
▲像花枝丸的待查野花
▲碎石坡石林
▲康薩康峰
小心翼翼通過碎石坡後,坡面上方出現許多造型特殊的石林,康薩溪上游二大冰河谷赫然浮現,路邊球蘭一樣的野花,像一根根從草地上冒出來的花枝丸,一小區藍頂小屋接著浮現,約莫四點左右,我們到了迪里措基地營。雖然迪里措峰仍是在雲層裡搞神秘,峻美的康薩康峰(Khangsar Kang,7485m,又名黑色岩,Roc Noir)還是在黃昏前出來見客了一會,Tony大為感動讚嘆地說,這個地方的雪山就像瑞士少女峰和艾格峰的總合,尤其在經過了一段需要繃緊神經的崩塌地後才能到,他實在很想多留一會。倒是Ramesh在晚餐前突然拋出了行程異動建議,他原本規劃迪里措湖的路線是三天行程,看我們全部人的體力和腳程都沒有大礙,建議我們可以縮短為二天,將第二天及第三天的短行程併成一天走完,多一天則留到最後給原本不打算過夜的馬爾法(Marpha),挑夫也可以提早一天回家。考量有人想照原訂行程多留一晚、有人同意縮短行程(可能是基地營的伙食實在難以領教),我只好折中提議隔天視大家去迪里措湖回來後的狀況再決定。
▲迪里措基地營
爬山的行程,每晚最關心的總是隔天的天氣。入夜後迪里措湖基地營大霧瀰漫,除了對自己信心喊話,一切只能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