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01.jpg 

10月1日

冰營地(4,600m) ─ 史黛拉制高點(5,739m) ─ 自由峰 (5,895m) ─ 冰營地 ─ 千禧年營地(3,790m) ─ 姆維卡營地(3,100m)

  其實沒怎麼睡,睡意剛來就得起床。把所有護體保暖家當穿戴在身上後,簡單吃幾塊餅乾、喝幾口熱茶,就準備出發攻頂了。天空中天蠍座依然閃耀,只見遠方高坡處像毛毛蟲一樣蠕動的頭燈光點,但看不到路線全貌。不一會已走入雪地,我們以極度Pole Pole的速度,踩著鬆雪,看著前人的腳後跟及鞋印,亦步亦趨,眼皮和腳步一樣沈重。

802.jpg 

803.jpg 

804.jpg 

  護送我們登頂的工作人員除了嚮導群外,另外有三位比較有經驗的挑夫幫我們背熱薑茶及杯子上山,大馬丁怕我們睡著,中間只有休息三次,路上偶爾會精神喊話,偶爾會和助理嚮導合唱「先生你好歌」提振士氣。夜行軍中,像夢遊般走終於上了長長的雪坡,接上主稜的史黛拉制高點(Stella Point)時已是黎明,回頭看,馬文濟峰的剪影後,一片雲海像白色宣紙上被潑了一杯柳橙汁,旭日從軟軟的綿絮裡彈起來,再轉頭往自由峰的方向看,是整片被染黃的雪原、冰冠,巨大的火山口在冰雪的世界中突然展開,除了陽光,熔漿溢灑的熱度早被封印。我正站在南緯三度的赤道之雪中。

805.jpg 

806.jpg 

807.jpg 

808.JPG 

  史黛拉制高點已在火山口邊緣,前往自由峰間的路徑平坦好走,單程只要十來分鐘,但費盡心思爬上來,每一步走起來都感動萬千,全員平安走上人生第一座七頂峰,而且有那麼奇幻與限時的雪景在迎接我們(因為全球暖化,吉力馬札羅的冰冠預計在十年內會全數融化),很感恩。我們後方尚有大批登頂隊伍要來和自由峰的牌子合照,在山頂不宜久留,在這支牌子前大夥忍著苦寒與擋不住的鼻水與睡意拍照留念,國旗和山社的社旗也拿出來見證這一刻,圓夢的感覺真好。

809.jpg 

810.jpg 

  戴上墨鏡往回走(回程全程是面向太陽,加上雪原的反射,不戴墨鏡很容易雪盲),步伐已沒有上來時的沈重感,只是史黛拉制高點後是一片落差上千公尺,坡度超過四十五度的雪坡,一路降到鞍部台地,走上來沒感覺,下探時膝蓋和腳趾頭對地心引力相當有感,如果沒有登山杖幫忙頂著,我這老不中用的膝蓋應該直接報廢了。走回冰營地已經十點多,服務生貼心遞上了鳳梨罐果汁,精神一放鬆睡意又被招喚回來,顧不得太陽直曬下的帳篷已是個不通風的小烤箱,補眠要緊,哪怕只有一個小時也好。

811.JPG 

▲接近千禧年營地

812.jpg 

▲上山時正在等候過磅的挑夫

  鞍部台地西緣的緩稜,是一條登吉峰的捷徑,從山下的姆維卡(Mweka)登山口到冰營地只要二天,如果走這條路線登吉力馬札羅,上下山全程只要四天,我們下山即取道姆維卡路線。午餐後,吉波火山錐又躲到雲裡,我們在三個小時內要下降一千五百公尺到姆維卡營地紮營。山徑上全是下行的隊伍,歸心似箭的挑夫們三步併兩步,不管背上頭上的重裝,很多人都是半跑步下山,這種忘了帶膝蓋的跑山方式超級傷膝蓋軟骨,我想應該不用十年就沒法爬坡,而且終身帶傷,但勸說應該也是不必了,應該沒有人會聽進去吧!這是當挑夫苦力的「討山」宿命,畢竟到了營地後還要完成搭帳、取水後才能休息,在還沒把英文練好考上嚮導之前,慢慢下山對挑夫而言是奢侈的優雅。

813.jpg 

▲吉力馬札羅海神花(Protea kilimandscharica)

814.jpg 

▲火炬花(Kniphofia thomsonii)

  在千禧年營地(Millennium Camp)前,我們再度進入石楠森林,感覺有不少完成登頂下山的隊伍是直接在千禧年營地過夜,因為距離剛好,天氣好的話,從這邊仰望吉波火山錐應該也是震魂攝魄。我因為一路下坡腳趾一直頂到登山鞋尖,怕再度發生以往在台灣登山時趾甲脫落的慘劇,便依著自己的步調散步下山,山神很慷慨地召喚了火炬花及吉力馬札羅特有的海神花一路盛開迎接,四點多從容抵達和馬莎美營地一樣被黃花樹圍繞的姆維卡營地。

815.jpg 

▲聚生在海拔三千公尺營地附近的黃色花小喬木(Crassocephalum mannii)

**有關小費**

  晚餐間和其他伙伴討論著給小費的額度與時機點。行前Alton去打聽來的小費額度是正嚮導每天二十美元、助理嚮導每人每天十五美元、廚師每人每天十美元、挑夫每人每天五至八美元(我行前和阿里老闆再確定是每天七至八美元),先前看網路上其他人遊記寫說只給挑夫每人每天五美元,結果被嫌少,補了錢還不歡而散,所以我們的預算是每位挑夫每天給七美元,畢竟挑夫薪水微薄,而且是拿膝蓋來換錢,苛薄他們的小費不是我們真心想要的。至於給的方式,因為怕整筆給嚮導分會有嚮導吃錢的問題,所以我準備了四十幾個紅包袋,以便一個一個親自交到挑夫的手上,這樣也方便隊員們依自己的觀察,可以幫某幾個服務特別好的人加小費。至於後來加了三位併團的隊友,Josh和Amy畢竟是來自於很習慣給小費的國家,一口就答應加入我們分攤小費,阿蘭則說他上山時就和老闆說好團費包括小費,所以不願意再給,併團就怕遇到這種拆帳不均的事,但他都說不給了,也只能尊重。

  由於和大馬丁確認的結果,挑夫又分為一般挑夫、帳篷挑夫(Tent Crew)、陪同登頂挑夫(Summit Porter)、兼服務生的挑夫,有關挑夫的小費,我們最後是採取一般挑夫每天七美元、帳篷挑夫每天八美元、陪同登頂挑夫加給五美元,兼服務生的挑夫每天加給七美元的方式核算小費。

  在給小費的時間點,大馬丁原本建議我們在隔天早餐前先給,再由挑夫嚮導們獻唱,然後離開姆維卡營地,這樣中午先到登山口的挑夫就可以先卸裝備直接回家,不用等全數工作人員到齊。不過阿蘭建議我們不要在營地先給,他覺得我們這團的挑夫沒有登山公司和我們說的那麼多(畢竟行進間沒和我們走在一起),可能一半都不到,如果在營地發小費,不老實的嚮導可能叫鄰近隊伍的挑夫過來濫竽充數,排隊領錢,我們也無從查證。雖然這樣把服務我們的人想得很差勁,不過大馬丁畢竟不是個百分之百誠實的嚮導(我問他有關他的小費標準時,他說正嚮導一天拿三十美元),阿蘭講得也有幾分道理,於是我們決定到登山口再來發小費。

  由於第一晚和大馬丁夜談時就和他說過,嚮導如果見不到人就不給小費,彩虹傘是第二天才趕上山的,所以他第一天的小費就整個扣下,不過Alton念在彩虹傘沿路有幫他找蕉鵑(Turaco)的份上,幫他把小費補齊了。下山後聽大馬丁說,他有和幾個嚮導及挑夫聯絡,對於我們給的小費還算滿意,所以這樣的標準應該可以當作參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吉力馬札羅山 Kilimanjaro
    全站熱搜

    feuille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