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莎美營地(
也許是因為帳篷夠寬,少了平常露營時翻身就會擠到鄰兵的不舒適感,馬莎美營地這一夜相當好眠。一覺起來探頭出帳篷,才發現我們身處在一個樹上滿開黃色小花的林子裡,吉力馬札羅的吉波火山錐在遠遠的東北方探頭,我們的挑夫兼服務生已經把燒好的溫水端到帳篷外請我們梳洗。
▲馬莎美營地一隅
▲本隊驚人的私人行李(給挑夫拍拍手)
往後的每天的例行性行程,都是起床先在營帳口盥洗,然後喝杯茶或咖啡,等待吃早餐,早餐結束後收拾行李交出去給挑夫認領,然後慢慢啟程,下午抵達營地後,則是先到營地管理站登記,然後認領自己的行李、進帳篷鋪床、在營地閒逛、等吃飯,晚餐後再由大馬丁做隔日行程介紹,然後互道晚安(斯瓦希里語:Lala Salama)、回帳休息。
山上的伙食完全由二位廚師負責,除了高度適應日當天的午餐是外帶輕食外,其餘都是熱食,大致上早餐是甜的燕麥粥,配上熱狗、培根、土司或煎餅、蛋,午餐和晚餐的主食是飯、義大利麵、通心粉、馬鈴薯、地瓜、樹薯輪流出現,再配一份沙拉或水果,晚餐會多一份濃湯,午餐前偶有薑餅、炸雙胞胎或爆米花當點心,胃口不佳的人則可向服務生要開水泡麵吃,倒不至於餓著。
▲等待餵食中
東非飲食受印度菜影響(因為英國殖民時期大量引進印度勞工),味道偏重,我在行前不只一次和阿里及大馬丁說我們的菜口味要淡,不過還是出現了一餐過鹹的濃湯;另外由於家豪和杉光不吃牛肉,也是再三叮嚀,不過還是出現二頓晚餐的淋醬有牛肉,雖然伙食整體來說還在水準之上,對於坦尚尼亞人時間觀念差、對別人要求打馬虎眼的民族性,真的不敢恭維。
▲走出石楠林休息
▲彎管唐菖蒲(G
▲大鳳梨樹(
▲葉子掉光的小鳳梨樹(Lo
離開馬莎美營地後,在前一天不見蹤影的助理嚮導阿古斯(Agus)帶領下,我們開始挑戰一段長坡。沿路林下開著黃菀及美麗的唐菖蒲,石楠樹叢漸矮終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叢叢的蠟菊屬小花及高大的樹型千里光。吉力馬札羅山區海拔
出了森林線後,視野壑然開朗,雲海翻騰腳下,海上浮著另一座獨立的錐狀火山,叫做梅魯山(Mount Meru,海拔
併團的三位白人隊友中,阿蘭是特戰隊退伍、Josh在泰國工作、Amy在香港教書。阿蘭因為體力好、行進速度快,最不受嚮導Pole Pole緊箍咒控制,常常一個人走在隊伍前方一、
長坡的終點是吉力馬札羅的東西向主稜,接上主稜後出現一塊大面積的平整熔岩台地,叫做席拉台地,台地上有二個大營地,北方高坡上的叫席拉營地,南方低坡上的叫席拉洞穴營地,洞穴營地也是我們這天的營地,抵達時下午一點多,營地早已人聲鼎沸,帳篷星羅棋布,完全是童子軍全國大露營等級的規模。
用過餐後時候尚早,大夥找廁所解放的、到處拍照的、吃下午茶的、回帳篷補眠的,各得其所,總算有點渡假的感覺。黃昏前,大馬丁安排了餘興節目,帶我們參觀席拉洞穴。因為長期的風化侵蝕,席拉台地有許多天然石洞,在早期還不盛行露營登山時,英國人會從肯亞的安博塞利,沿著吉力馬札羅西稜一路狩獵到席拉台地,然後挑個石洞露宿,這也是後來低坡營地的命名由來。目前國家公園已全面禁止遊客睡在石洞裡,進去洞裡坐下來聊聊天倒是無妨。
▲療癒系黑曜岩
▲教堂山列
席拉台地上有許多黑曜岩,黃昏時分,黑色的岩石與金色的天光相耀,雲海的浪花有如被風牽引擺動的金絲,海上的梅魯山守著將落的夕陽,海邊則是吉力馬札羅的席拉火山錐(Shira Cone)因風化碎裂出的教堂山列(Shira Cathedral),營地近處則有其他隊伍的挑夫群在鼓掌謳歌。一入夜,天蠍座即現身南方的天空,空氣迅速冰凍,由於中秋剛過,日落後不久即是月昇,雲海再度被銀色月光打亮,那是另一種冷艷。這應該是除了山頂的幻色冰冠之外,此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我在一方角落靜靜地看著、聽著、感受著,覺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