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11

0701.jpg
▲聖依納爵街頭的馬雅雨蛇神壁畫

  天色未亮,五點多被窗外的擬椋鳥大合唱叫醒,這天是探洞行程,洞名ATM,是Actun Tunichil Muknal(Actun就是洞的意思)的縮寫,原意是「石墓之洞」,是個相當龐大的石灰岩溶洞系統。洞裡沒有提款機,除了一片漆黑,只有十幾具上千年的馬雅人骨骸和陶器。這裡被古馬雅人認為是通往冥界的入口,也是主掌降雨的雨蛇神居住地,一旦遇到旱災缺水灌溉,馬雅貴族在此將生命獻給雨蛇神,也因為洞穴內的一切都被完整的保存下來,被國家地理頻道評價為世界第一名的神聖洞穴。

0702.jpg
▲貝里斯旅遊雜誌的封面(ATM洞穴)

  由於之前先後有遊客拍照不慎,相機滑落把一副頭顱的頭蓋骨打了一個洞,以及把另一副頭顱的門牙打斷兩顆,貝里斯管理當局就再也不准遊客攜帶相機或手機進洞了,這意味著,我這整趟行程都不會有照片,不過旅行社尚稱貼心,事後寄了一些樣版照給我,讓我還可以看看照片回想在洞裡看到了什麼。除了不能帶的東西外,也有些一定要帶的,因為會下水,我換上了快乾排汗衣和海灘褲,依照辦理旅行社建議,在涼鞋內加穿一雙襪子,然後帶了一套探洞結束要替換的衣褲和毛巾。

0703.JPG
▲前往ATM洞穴前要涉水過河(旅行社提供照片)

  從聖依納爵前往ATM洞穴約四十分鐘車程,車上嚮導一一問著每個人的國籍,大部分都是美國或加拿大人,少數來自歐洲,亞洲國籍只有我一人,嚮導打趣說因為每天都有太多北美來的遊客進洞,所以要獻祭的話只有歐洲客比較合格,我本來也是合格,不過因為我是台灣籍的,台灣捐了很多錢給貝國,所以可以豁免。在車上,嚮導也特別問了每個人需不需要救生衣,因為整個ATM洞穴其實是條地下河,溯溪入洞到祭壇所在的石室,有五百公尺的距離,需要在及膝甚至到胸部的水中摸黑前進,有二小段需要游泳,由於華玉和我說這二小段只是腳踢個兩下就過的水潭,我選擇不穿救生衣。

0704.jpg
▲泅水入洞(旅行社提供照片)

  ATM洞穴位聖伊納爵東南方的密林中,當地名為美洲貘山自然保留區(Tapir Mountain Nature Reserve),下車後得把行李留在車上,每個人領一頂附燈的頭盔,再走二十分鐘山路才會抵達洞口。入洞就是個震撼教育,要泅水入洞,然後是伸水不見五指的黑暗。這裡不像中國或越南,在石灰岩洞內牽電線裝七彩霓虹燈、設步道架圍籬,而是保持洞穴最原始面貌,遊客入洞除了靠嚮導的帶路外,靠的就是自己頭上的燈,探險意味濃厚。深入洞穴約五十公尺,左上方有個天然的破口,嚮導說這才是古馬雅人入洞獻祭的真正入口,今日的入口雖然比較容易到達,不過水太深、洞頂太低,對身材矮小而且帶火把及祭品的古馬雅人來說,無法進出。

0706.jpg
▲洞內景觀(旅行社提供照片)

  洞內有生物並不稀奇,不過嚮導在地底河床上找到一株綠色植物的小苗,子葉尚在,在黑暗日兩片帶綠的本葉昭示著牠再怎麼努力成長終究是徒勞無功,是否也代表著千年前活人獻祭也是無力取悅雨神?嚮導說這是蝙蝠帶進洞,然後隨排遺落下的種子發芽而成,但住在這個洞內的蝙蝠竟然吃素(或雜食),令我感到訝異。

0705.jpg
▲洞內景觀(旅行社提供照片)

0707.jpg
▲窄小通道(網路下載)

  在漆黑中步步踩得真切,分分秒秒都顯得漫長,我們就算裝備齊全也得步步為營,部分通道窄小水深,要側身兼雙手撐著石壁才能通過,對左手因傷較無力的我來說已經構成挑戰。不久後洞穴內出現天然大石室,崢嶸的石筍林並列的河床兩岸。嚮導把頭燈調成閃燈模擬閃爍火光說道,古馬雅人會認為這個洞穴是神居住的地方,除了有泉水流出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當他們帶著火把進洞後,火光打在石筍上,投射在石壁上的石筍光影看起來就像是神兵神將的造型。石筍及石鐘乳的英文(stalagmitestalactite)長得很像,老外有他們的獨特記憶法,石筍從地上(ground)長出,所以拼字中有g,石鐘乳從天花板(ceiling)中長出,所以拼字中有c

0708-1.jpg
0708.jpg
▲充滿緣石或石灰華階地的大石室(旅行社提供照片)

0709.jpg
▲有猴子圖案的陶甕(旅行社提供照片)

  真正的獻祭大石室位於距洞口約五百公尺處的地下河左岸高處,在千年前水量尚豐時,是一處地下瀑布,如今都已乾涸,爬上這處無水的瀑布後,即是一個和教堂差不多大的天然石室,管理當局規定遊客的鞋子都必須放在石室入口,只能穿襪子進入以免刮壞石室內的緣石或石灰華階地。這裡,地上有很多破碎的陶甕,還有許多因長期泡在碳酸鈣泉水中而鈣化的骨骸,祭壇到了。這邊有更多的石筍,或千年前經人為堆砌的石塔圍著石室,在火炬的照耀下,化身為石壁上的馬雅諸神投影。地上的陶甕原本則是裝著穀物、酒或燃料。

0710.jpg
▲有卵石壓額痕水晶少女(旅行社提供照片)

  據考古研究,從骨盆結構及遺骸頭骨上有馬雅貴族特有的卵石壓額痕判斷,被獻祭的人都是自願為國犧牲的貴族男性,他們在洞外被迷昏,然後被抬到這裡放在地下湧泉旁,待祭司執行割喉,以鮮血告慰動怒的雨神。在古馬雅人的觀念中,貴族比平民更能慰神,男人比女人高尚,少年比成人純潔,所以被奪走生命的,不是戰犯,不是處女,而是貴族勇士。可惜從第九世紀初期開始,中美洲出現將近百年的嚴重旱災,再加上人口過剩、耕地不足,血祭無法換回繁榮持續衰敗,考古學家在一處「骨骸沙拉」(原本在水邊的遺骨被雨季時突然暴量的泉水沖到一個池子中堆積成一團)附近,發現一具嬰兒的骨骸!這是何等無助下做成的犧牲,我當下也強烈感受到那種絕望。石室的最上端,也是千年前最靠近泉水湧出的地方,有一具骨骸被公認為ATM洞穴的鎮洞之寶;因為它不是男性,而是一名十八歲的女性,被命名為水晶少女(Crystal Maiden)。為何古馬雅人在放棄這片森林、放棄這個洞穴、不再相信雨神能庇蔭城邦之前,最後祭品是名少女?至今無解。

0711.jpg
▲馬雅玉面具上刻出的卵石壓額痕

0712.jpg
▲馬雅血祭示意圖(割一小塊手指尖端的皮)

0713.jpg
▲馬雅血祭雕刻(穿刺舌頭)

  在馬雅前古典及古典時期(第九世紀以前),血祭是很常見的祭祀方式,通常是國王或貴族利用魟魚尾巴等利器,穿刺舌頭、割一小塊包皮或手指尖端的皮,將鮮血滴在樹皮紙上然後放在香爐中焚燒獻給神祗(我聯想到的是乩身作法的畫面),用生命來獻祭已經是最後手段。我實在很難去讚美這種神聖,以致於回程出洞前一個閃神,在游過水潭時喝了幾口水,以後見之明,還是建議以後有興趣來ATM洞穴體驗的朋友穿個救生衣再進洞比較保險。

 


▲ATM洞穴探洞實況(網路下載)

0714.jpg
▲告別華玉、釗煒一家

  回到聖依納爵已是下午三點,華玉、釗煒一家已備妥台灣味珍珠奶茶在旅館的大廳等著和我告別,接下來有二天時間我又再度恢復一個人旅行。ATM洞穴是值得一探,但體驗的不是天真浪漫或無敵大景,而是一種文化衝擊與時空錯置感,需要回旅館後洗個熱水澡好好沈澱一下。

arrow
arrow

    feuille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