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2日 台北→廣州→加德滿都(1350m)→貝西沙哈(860m)
台北經廣州到加德滿都的行程我應該是在發呆吧,沒太多記憶點。南航A330的飛機設備老舊,想聽機上音樂,但喇叭已故障,飛機餐也普普,而且空服員還送錯餐給Catro,點了豬肉飯給了雞肉米粉,本次旅行第一個成語新說「要豬給雞」於焉誕生(背景音樂是陽明春曉),用以形容空服員漫不經心,例句:「這真是個要豬給雞的空服員。」但看在票價便宜的份上,飛機有準點就好。
加德滿都國際機場的入境大廳外多了一隻金翅鳥雕像(Garuda,印度教保護大神毗濕奴的座騎),看到牠就想到聽聞帕坦杜巴廣場(Patan Durbar Square)上的金翅鳥在大地震中倒了(後來去了帕坦才知道還沒倒),心情難免沉重。五年不見,加德滿都的車子爆增,交通和空氣品質都變差了。在接機人群中,見到Ramesh的註冊商標爆炸頭就安心多了,有他在,身為領隊的無形壓力少了很多。入境尼泊爾要辦的手續在先前的遊記中已經說得很清楚,就不再重述,至於換錢的事,我們主要是帶美金來付團費,由於團費已經幾乎是全包,只差冷飲、買零食、行程最後給小費及城市裡的午晚餐和門票要用到尼泊爾盧比,我只請Ramesh先幫我們每人各換了二百美元當零花。
▲我們搭的van及車上華麗的排檔桿
隔天一早原訂是從加德滿都搭觀光巴士到A/C的起點城市貝西沙哈(Besi Sahar,besi字義為「河谷中低地」),考量觀光巴士中途停靠站太多,而且要早起趕車,Ramesh幫我們改包十二人座的廂型出租車,讓大家可以晚點出發、早點抵達。早上的加德滿都人車雜沓,本來就不寬的公路很快就塞得動彈不得,我們不得已還去繞了山邊小路以避開車潮。雖然在尼泊爾一天只要上班上課六小時,這種交通狀況可能讓大加德滿都地區的通勤時間高達每天三、四小時,改善路況、提供足夠的大眾運輸、控制車輛數量真的是尼泊爾當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Ramesh一度無耐地說,尼泊爾的大眾運輸都掌握在極少數民間企業手上,除非收歸國有,而且政府真的能提昇行政效率,不然這種一團亂的情形很難改善。
▲休息站提供的點心:黃豆炒馬鈴薯(其實重點是葉子做的免洗碗)
▲休息站旁的大麻樹及樹上的攀蜥
▲不斷向山頂延伸的梯田
我們一路沿著加德滿都到波卡拉的公路往西行,接近中午時分,經過一個塵土飛揚的小鎮敦雷(Dumre)。從這裡順著馬祥帝河(Marsyangdi River)河谷岔往北再一個半小時車程,即可抵達貝西沙哈。在敦雷用餐只有大巴飯(Dal baht,豆子湯咖哩飯)可以選擇,而且衛生條件比較差,幾經考量我還是和Ramesh說這天的午餐到了貝西沙哈再吃。北拐入馬祥帝河谷後,即是去年尼泊爾七級強震的震央嵐俊地區(Ramjung District),不過這裡看不到斷垣殘壁,河谷兩岸盡是層層堆疊的梯田,滿眼柔綠,先不提灌溉難度或水土保持,尼泊爾農人向山爭地的精神實在讓人欽佩。
▲貝西沙哈
▲街頭的搭車守則
比起尼泊爾山區很多小村落只有十來戶人家,公路盡頭的貝西沙哈是個規模相當大的山城,商業繁榮,旅店林立。我們落腳的旅店就在當地檢查哨旁的Hotel Super View,到底有什麼超級景觀,因為雲多實在是看不出來(我猜應該應該是看得到嵐俊山脈,Lamjung Himal,6983m)。有熱水澡洗、有Wi-Fi、有多種食物選擇,在大環沿線各個聚落就算得上是高級旅店。遲來的午餐後大家啟動鬆散模式,開始在貝西沙哈逛大街,街上有不少穿金戴銀、盛裝打扮的婦女,也有隊友拍到婦女團體在練習舞蹈,推測應該是為了即將到來的婦女節(Teej,今年在9月4日)慶祝活動預為準備。
▲練習舞蹈的婦女(杉光拍攝)
▲街邊玩彈子的男子
真正的旅遊旺季還沒到,小山城裡的外地健行客不算多,傍晚開始飄雨,開始讓我有點擔心隔天吉普車是否能順利發車,不過既然來了,就順天應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