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501.jpg 

10月7日

  從納庫魯湖前往馬賽馬拉路程遙遠,拉車要五到六個小時。我們先到納庫魯湖北邊的市區買水後,直接翻過大裂谷西邊的高地再往西南方前進。路況不怎麼好,柏油路有一段沒一段的,前車颺起的風沙依然讓人吃不消,但高地上的風景出乎意外的美。車子翻上高地後是整片順著地形起伏的麥田,背景是單純的藍天白雲,我們駛入這幅油畫般的風景中,也成了這幅畫的一部分。鄉間的小朋友對於獵遊吉普車非常友善,會主動向車子揮手打招呼,讓人有成為萬人迷的錯覺。我想多半是因為車上坐了很多的有錢有愛心的觀光客,獵遊吉普車等同於食物或文具供應車,所以當然要熱情揮手吸引注意力。

0502.JPG 

0503.JPG 

▲索巴山莊大廳掛的馬賽人畫

0504.jpg 

▲收過路費的馬賽人

  翻過高地後我們漸漸進入植被以金合歡樹林和草原為主的乾燥牧區,身披蘇格蘭格紋布的馬賽牧人也漸漸成為車窗外風景的一部分。馬賽馬拉是「馬賽人(Maasai)」及「斑斕之地(Mara)」的組合,馬賽人屬於東非的古老游牧民族,由尼羅河上游地區漸漸遷徙到大裂谷的肯亞及坦尚尼亞段,和西非平原區遷徙來的強勢班圖人屬於完全不同種族。馬賽人因為對西方文明接受度較低,加上經濟上相對弱勢,分布區目前多為金合歡散生的乾燥莽原,他們的牲口和其他的草原動物共享這片種不出作物的飛沙之地。我們的車子經過馬賽人的社區時,當地村民甚至自行設關卡攔路收過路費,John說前往馬賽馬拉的公路正在修路而且要兜一大圈,直接穿過馬賽人的村子可以節省不少時間,而且他們也不是獅子大開口,所以外地車輛都會乖乖給錢。

0505.jpg 

▲大遷徙路線圖(網路下載)

0505a.jpg 

▲無緣一見的畫面(網路下載)

  馬賽馬拉之所以有名,完全拜主流的動物媒體所賜。在乾燥的草原上,雨水主宰一切生命,每年六月以後,隨著南赤道地區降雨帶北移,位於坦尚尼亞西北方的塞倫蓋提大草原進入乾季,以牛羚和斑馬為主的草食獸漸漸無法找到足夠食物,進而往北進入肯亞西南方的馬賽馬拉尋找食物,這種動輒數十萬頭動物大遷徙的壯觀畫面,如果再搭配一些掠食者引起的騷動,自然會成為生態影片拍攝者的最愛。馬賽馬拉因為有一條馬拉河卡在大遷徒的必經之路上,上萬隻牛羚過河、和河裡的尼羅河鱷踩踏搏鬥的畫面,在Discovery、國家地理等電視頻道強力放送下,讓馬賽馬拉有著極高的國際知名度,成為國際觀光客來肯亞的必遊景點。

0506.JPG 

▲塑膠袋垃圾滿地的Ololaimutiek Village

0507.jpg 

▲海拔2,104公尺的馬拉索巴山莊

0508.jpg 

▲馬拉索巴山莊的游泳池

  我們的行程因為配合台灣的假期,沒法趕上動物大遷徙的末班車(大遷徙在九月會結束),不過仍對馬賽馬拉的獸群寄予高度期望,草原上會有萬頭鑽動嗎?我們的飯店馬拉索巴山莊(Mara Sopa Lodge)位於馬賽村落歐洛拉伊姆提耶克(Ololaimutiek Village)附近的半山腰上,重新回到索巴等級的渡假飯店當然很好,不過咫尺之遙的馬賽村落,滿地垃圾、房舍殘破老舊,村民生活貧困讓人不忍卒睹。我當然清楚這種天堂與地獄的差異是肯亞政府與財團要負責,極大的反差還是讓我有一種莫名的罪惡感與無力感。但至少有件也是經比較後值得慶幸的事,前一晚鬧哄哄的中國團沒有入住這間飯店。

0509.JPG 

0510.JPG 

0511.jpg 

0512.JPG 

0513.JPG 

  同樣也是下午四點出發進入保護區(馬塞馬拉未成立國家公園)獵遊,緩丘起伏的草原上動物雖然不少,但離原本的高度期待仍有大幅差距,主體牛羚群又回去塞倫蓋提了嗎?草原上的動物多半是老面孔,開出來的新獎項只有胡狼和黑面狷羚,就當作是來兜風吧!

0514.jpg 

▲四十一歲生日的卡片

  這天是我的生日,隊友們貼心地合寫了一張卡片給我。由於肯亞和台灣有五個小時的時差,晚餐後台灣已經過午夜,利用晚上有WiFi的時候在大廳打開臉書慢慢回復親友的生日祝福(也只能慢慢,因為網路速度很慢),雖然因為嘴唇裂傷未癒加上有些咳嗽導致精神狀況不是很好,心情仍舊平靜恬適。我也不去煩惱離開工作崗位二週後,回去有多少案子會堆在辦公桌上了,大廳的駐唱歌手正唱著熟悉的旋律,是「先生你好歌」,副歌很能符合當時的心境,Hakuna Matata!Hakuna Matata!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Maasai Mara 馬賽馬拉 safari
    全站熱搜

    feuille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