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三)
在安克拉治的第一個白天,雨總算停了,旅館沒有附早餐,所以早起第一件事是自己去公共廚房,簡單炒個蛋、沖杯咖啡、烤個麵包,自己做份美式早餐其實很容易,而且很有成就感。由於安克拉治到舒華只有80哩,自己開車二個半鐘頭就到了,所以看了一下旅遊簡介,決定早上先去安克拉治博物館逛逛。
▲ 我與阿拉斯加的動物標本們(棕熊、麝香牛、麋鹿)
安克拉治博物館可以說是阿拉斯加的人文藝術科學和自然史的綜合博物館。在還沒做任何功課前,我對阿拉斯加的印象停留在一片冰冷荒原、上面住著獵海豹維生的愛斯基摩人,美國在一個半世紀前向俄羅斯廉價購買的國土、後來因為北冰洋開採石油而值錢...,後來學得一點天文知識,知道可以來這看極光,還有攀登七頂峰活動正熱時,得知北美最高的麥金利山(Mt. McKinley)就在這。這些零碎印象,在安克拉治博物館裡都可以得到完整的拼圖全亂,館內還有個阿拉斯加研究中心,主要負責原住民文化的保留和提倡,文物及影像紀錄齊全。比較吸引我的是這裡的自然生態展示,麋鹿和馴鹿傻傻分不清的小朋友可以在這看到二者的本尊標本,我也是首次真正意識到,原來成年的麋鹿和一匹馬一樣高大,看到標本還以為是史前動物。
▲ 愛斯基摩人的捕鯨文化
▲ 鯨魚骨雕刻藝品
▲ 捕鯨畫
▲ 北美原住民的虎鯨眼紋服飾
另外我也第一次看到了大量的鯨魚骨雕飾,得知北冰洋邊的小鎮巴羅(Barrow)還保留著愛斯基摩人傳統捕鯨文化(事後才知道就在九月最後一週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捕鯨季),之前因為幫忙鯨豚保育工作,對所謂「捕鯨文化」一直停留在「血色海灣」這部紀錄片的印象,血腥畫面淹過文化正當性時,其實沒太多空間去思考這種文化對一個族群有什麼意義。但是在博物館展出的文物中,大量與鯨豚相關的圖案及材料充斥其間,迫使一個「保育者」去思考捕鯨其實就是當地居民數百年來主要生活的一部分,我變得很難去非議這樣的行為,當然,這需要事後進一步瞭解才有辦法給個結論,也就不在遊記中陳述。
▲ 出海遊肯奈峽灣國家公園(原本預計行程)
安克拉治的南方,是一整個半島地形,地理上屬於肯奈半島(Kenai Peninsula)區域,半島的西邊是庫克海灣(Cook Inlet),住著一群孤立且瀕危的白鯨,半島的東邊是阿拉斯加灣,海岸被冰河侵蝕成許多小峽灣,我要停留二天的舒華,便是這眾多峽灣中腹地較開闊的小漁村。一般去舒華會做的事,不外乎出海看冰河入海、賞海鳥、釣魚、走肯奈峽灣國家公園(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的哈丁冰原(Harding Icefield)及參觀海洋生物中心,不過一切的室外活動在九月中以後幾乎都停擺,我為了第一班極光列車的行程,沒法提前一週出發,以致於只有出海賞鳥及海洋生物中心可以選擇。
順著舒華公路往南開,拐進楚加奇國家森林(Gugach National Forest)的範圍後就漸漸進入山區,雨雲籠罩著金黃翠綠共榮的針闊葉混合林,時有天鵝點綴的小湖乍現路邊,只不過來自太平洋的雨,下得讓人下車拍照也意興闌珊,可以想像這片迷霧黃金林如果有藍天襯著該有多美。
▲ 舒華漁港
在舒華的住宿點就叫舒華飯店(Hotel Seward),雙人房不附早餐一晚99美元,選這個住宿點的好處是它就位於鎮上,去海邊散步或走去海洋生物中心都相當方便,而且舒華的背包客旅館網路上不少惡評,有旅伴同行,我也不敢去踩地雷,就寧可多花點錢住飯店。舒華飯店算是家老飯店,走進大廳,牆壁上掛的不是熊皮就是鹿頭,我不覺得貴氣,只覺得毛毛的。由於住得貴,吃就得省一點,看在房間裡有台微波爐,晚餐就決定來體驗美國賣場的微波食品,吃完感想是:以後絕對不會在美國買微波食品充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