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忘了阿富和表哥後來是聊到了幾點,整個房間是昏暗的,
無法感覺到陽光是否已經露臉。原本預計一早回仰光,我和
Steven至少還有一整天可以自己在仰光走走,不過早上起來
已經差不多十點,計畫又毀了一半。由於前一天沒能參觀到
勃固的故宮,表哥的小弟很盡責地要先帶我們去看完這個景
點。到了市區,小弟先去幫我們三個人買早餐:黃豆餅。其
實這是有點像蔥抓餅的食物,只是蔥花變成了黃豆,煎餅時
趁餅皮還沒硬之前灑上已煮軟的黃豆,對折後起鍋再配杯拉
茶,就是一份道地緬式早餐。這種餅我在仰光街頭也有看到
,只是仰光街頭賣的黃豆餅煎得乾乾硬硬的,是吃麵時拿來
沾湯用的,不適合單吃。剛煎好的黃豆餅帶有黃豆及麵皮原
有的香氣,而且口感鬆軟,味道還不錯,只是因為緬甸人做
菜時油都放很多,煎餅也不例外,所以黃豆餅得趁熱吃,冷
掉後就很難讓人有啃它的欲望了。
至於勃固的故宮,其實還蠻讓人失望的,原本的建築早在連
年戰火中被焚燬,整個皇宮空蕩一片,只有國王的寢宮及朝
覲的大殿在原址重建,很粗糙地用金漆來取代原本該以金箔
包覆的宮闕。至於內部陳設,有如八國聯軍也來到這搜括一
空,沒什麼東西可以看。也難怪後來在寢宮外頭看到一個兇
巴巴的泰國女遊客在罵帶她來的導遊,她以為導遊隨便帶她
到一個景點騙她說是王宮。看那位導遊一臉無辜想請我們幫
忙作證,我也只能對他苦笑。王宮的建築物內部雖然沒東西
,不過禁止照相,想給攝影費都不成,然而在緬甸硬板板的
規定比不上通權達變,阿富私下塞了錢給在大殿賣紀念T恤
的阿伯後,阿伯就很阿沙力地開了一扇明明寫著遊客止步的
門,我們於是大搖大擺地入內參觀了龍椅及其他同樣屬於這
個失落王朝的國寶,照相當然也請便。至於那些國寶,清一
色是金光閃閃的器皿,其中儲存檳榔的盆子佔大宗,可以想
像從前孟族國君斜臥在龍椅上大啖檳榔的畫面。若要將檳榔
標示成台灣口香糖,那無非是坐井觀天的說法,因為早在台
灣還沒有出現漢人政權時,檳榔就已經是整個東南亞地區的
日常零嘴了。
離開勃固故宮後,我們回到表哥店裡和他道別,表哥的小弟
在主子的充分授權下,開車送我們回仰光的唐人街,我們第
三度入住群愛餐廳。由於阿富前晚沒睡好,而我和 Steven
又還有滿口袋的鈔票沒花掉,午餐後我們二個很堅持請阿富
在旅館休息,二個小跟班總算要發揮背包客的精神去外頭世
界闖蕩,首要目標就是到翁山市場殺他個片甲不留。不過群
愛餐廳的櫃台很快地就告訴我們一件噩耗:星期一翁山市場
休市。這就像部隊還沒到達前線就被告知戰爭結束一樣,然
而撤回房間睡大頭覺並非我和 Steven 想做的事,我們馬上
改變戰略,決定在只賣日常用品及蔬果生鮮的唐人街附近走
走,隨意拍照,順便去附近的司雷塔逛逛。司雷塔雖說是個
佛塔,由於位於車水馬龍的仰光市中心鬧區,佛塔早被柏油
路面包圍,形成一個圓環,有許多小店鋪像理髮店、照相館
等就開在佛塔的邊緣,整體來看和從前的台北後車站圓環倒
有幾分神似。我和 Steven 原本想進塔參觀,不過門票還沒
買,就發現門口的攤商把進廟之前能暫放鞋子的地方全佔走
了,寄放一雙鞋開價美金二元,於是入內禮佛的心情馬上被
這些銅臭味打散。反正廟也看多了,不差這一間,外頭拍拍
照就算到此一遊。
其實如果要當背包客,到仰光的第一站,應該就要選司雷塔
。從機場搭計程車到司雷塔周圍大概要四千到五千緬幣,司
雷塔附近有公車總站和幾家背包客旅館,市政廳、天主堂、
清真寺、法院、唐人街、印度街連成一氣,往唐人街方向還
有一家不錯的書店可以買到地圖與旅遊指南,光是徒步觀光
就可以消磨掉半天甚至一整天。我和 Steven 在司雷塔附近
看到了一家背包客旅館掛著中文招牌「梅縣旅社」,便進去
問價格並打聽一些旅遊情報,裡頭的老闆娘是客家人,在台
灣也有家,人不親土親,一下就聊開了。老闆娘說她老家在
泰緬邊界,生活很苦,除了在仰光開了旅店招徠歐洲來的自
由客外,她也常往台灣或紐約兒子家跑。我倒覺得這是台灣
背包客去緬甸旅行很適合的投宿點,兩人房含早餐一晚美金
二十五元,交通很方便,老闆娘說如果不搭計程車,路邊的
小公車也可以搭,只要說得出要去地點的緬甸話,車子有經
過就會讓上車,費用只要緬幣四百元,不會不安全。
從司雷塔往東走,會經過仰光市政廳,這裡的建築規劃完全
保留英國殖民時期的樣貌,市政廳前有個大廣場,廣場後有
個公園,公園裡就必定有個紀念性建築物。純白的緬甸獨立
紀念碑就矗立在這座公園內,入園參觀也是要付費的。反正
口袋裡有一堆緬幣沒地方花,也就不斤斤計較。然而錢都花
了,照片當然要拍個夠,我和 Steven 就在紀念碑下狂拍個
人相親照,在入口收費的歐吉桑身上也掛著相機,本來想過
來看有沒有幫我們拍合照賺外快的機會,不過看我們兩人都
自己有相機,索性就義務幫我們拍了一些合照。歐吉桑幫我
們擺的姿勢及取景老實說都是婚紗照規格,我和Steven 就
在不知不覺中多了一堆偽情侶照。
離開市政廳廣場不久,大雨傾盆而下。撐傘只能保護胸部以
上不被淋濕,我和Steven躲進了一家賣零嘴的小店等雨勢變
小,也就順便看了一些有什麼東西可以買回台灣。小店裡的
零食一半以上來自泰國,用英文問店員是否有賣緬甸特產的
小點心,店員介紹的還是一些泰國零食,正打算放棄時終於
換了一個能通華語的店員來招呼。不過店員介紹的東西像花
生、芙蓉穌、綠豆糕等雖然總算是在地產品,但都是再傳統
不過的華人零食,買回台灣肯定只有自己吃。唯一台灣沒看
過的叫茶油,是一包用油炒過的青茶葉,店只說可以直接拿
來吃,只是油膩膩的東西真的沒什麼賣相,最後我只買了芒
果乾、一些沖泡式的咖啡、羅望果汁及百香果汁。不過也不
能說緬甸的零食沒特色,街上賣的緬式檳榔、黃豆餅、滷味
攤都是特色,只是沒法帶回台灣,而能帶的都是台灣人早已
習慣的傳統華人茶點,所以不覺得特別。對於一個主要物資
仍仰賴進口的國家來說,觀光客的消費心態必須有所調整,
否則失落感在所難免。
在緬甸的最後一頓晚餐,阿富和表弟帶我和Steven去印度餐
廳吃羊腦大餐,這也算是特色啦。說是印度餐廳,不過供應
的是給回教徒吃的食物,炒得鹹鹹辣辣的羊腦、羊肉配上烙
餅沾咖哩湯汁,可不是在台灣隨便就吃得到的口味,比起油
油鹹鹹的緬甸菜,乾乾鹹鹹的印度菜的接受度還是稍高一點
。另外為了彌補上次去按摩沒吃到滷味的遺憾,阿富又接著
找了家滷味攤,大夥坐著小圓凳圍著小攤子,倒有點圍爐的
氣氛。老闆把豬的各部位切成一口大小插上竹籤,要吃的人
就直接拿起來沾醬吃,一支竹籤要緬幣三百元,相當於吃一
口要台幣十元,其實不算便宜,不過這大概是路邊攤賣的食
物中,比較合台灣人口味的東西。